35元面包遭疯抢:年轻人抢的不是碳水,是情绪解药
工作日的商场里,某烘焙店前蜿蜒的长队格外扎眼。年轻人冒着迟到风险排队2小时,黄牛加价50元转手倒卖,只为抢一个35元的黑松露火腿吐司。曾几何时3元就能饱腹的面包,如今成了年轻人追捧的“香饽饽”,这场看似疯狂的消费热潮,藏着当代年轻人的生存密码。
工作日的商场里,某烘焙店前蜿蜒的长队格外扎眼。年轻人冒着迟到风险排队2小时,黄牛加价50元转手倒卖,只为抢一个35元的黑松露火腿吐司。曾几何时3元就能饱腹的面包,如今成了年轻人追捧的“香饽饽”,这场看似疯狂的消费热潮,藏着当代年轻人的生存密码。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先给一个结论,中国历朝历代普通民众所选择的早餐,其实过分注重碳水和反式脂肪酸,非常不重视蛋白质。换言之,在生产力普遍低下的农耕时代,传统的早餐其实是非常没有营养的,比如很多人喜欢吃的粥,一旦吃下去除了没有任何营养意义之外,还容易导致血糖提升
10月1日到3日,大唐不夜城干脆改名叫“大唐辣城”,12万人挤进来,就为听那一声滋啦——滚油浇在粗辣椒面,香味蹿出三米,手机先吃,人再排队。
秋意渐浓,明月将圆。由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区政府、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《2025北京卫视居庸山月中秋晚会》,将于10月5日20:20准时与观众见面。
最近互联网上流传着这样一首Rap歌曲,不光旋律魔性洗脑,文字更是抽象的没边(bushi)——
去年秋天收拾衣柜,以前常穿的风衣拉到腰就卡住,低头一看肚子把衣服顶出个圆包,体重秤上176斤的数字,差点让我把秤踢到墙角。之前减肥的糟心事至今还记得:要么一天只吃一顿饭,饿到眼冒金星,半夜偷偷爬起来啃馒头;要么跟着直播跳操,跳两天膝盖疼得不敢下蹲,体重却没降半
一家面馆,开了三十多年却依然要排队。作为老城厢超人气美食打卡地,盛兴面馆被媒体报道过无数次,是一家非尝不可的宝藏面馆。
孩子吃得多就长得快?尤其是多吃肉是不是就一定有助于长高?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个短视频给出了一个“惊人”说法:“大量吃肉反而会耽误孩子长高,碳水才是关键!”不少家长看完后心里咯噔一下,赶紧开始反思:是不是之前喂孩子吃肉吃错了?
上月29日,朴赞郁导演新作《无论如何》在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。作为官方邀请作品的主演,孙艺珍与朴赞郁导演、李秉宪、朴熙顺、李星民、廉惠兰等一同出席了电影节。
"这玩意儿是枕头还是粮食?"当南方博主捧着比脸还大的阜阳枕头馍发出灵魂拷问时,评论区瞬间炸锅。3斤重的巨型面食,108层手工折叠工艺,七日不霉不硬的特性,让见惯小笼包的南方人集体陷入认知颠覆。这场由碳水引发的文化对冲,实则暗藏一部黄淮平原的生存史诗。
她每天都吃主食,按理说血糖应该升高,可医生却告诉她:“情况稳定,比上次还降了一点。”她疑惑极了:“我这几天不是天天吃红薯吗?高碳水的东西,怎么还降血糖了?”
又到了吃新鲜莲子的季节,下班回家路上,总是可以看到推着小车卖莲蓬的叔叔阿姨。买上一份,好像把凉爽也带回了家。
西安这地方,早起去洒金桥排队能让你明白:碳水的花样,能把外地人看服。老西安人常说:想悟点人生哲学,先坐下掰碗泡馍;想懂啥叫“计划赶不上变化”,先去洒金桥排回肉夹馍队。西安人的胃比嘴直,这城市能让全国人甘心吃胖三斤,还理直气壮——搁别处是自律危机,在西安就是集体
直到看见早餐那碗稠到能立筷子的杂粮粥,配一小块蒸红薯,突然懂了——不是饿瘦的,是把代谢“叫醒”了。